长白山建设成为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
全面建设生态长白山、魅力长白山、和谐长白山,把长白山建设成国际级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巨大动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必须做到“六个坚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三化”、“三动”战略;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不动摇;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和
长白山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不动摇;坚持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不动摇;坚持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不动摇。
首先,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牢固树立“保护第一”思想,努力打造“生物生长栖息保护地、人类休闲养生目的地、人与自然和谐示范地”。长白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A级自然保护区,是东北地区天然生态屏障,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我们把生态保护作为长白山各项事业的生命线,做到“在保护面前再大利益不动摇、再小生态不破坏”。加快推进国家级示范保护区建设,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加强对空气、水系的监测治理,确保生态资源安全。实施松花江源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力争今年将长白山景区内的“五馆一站”全部拆除,全面恢复生态植被和自然景观。
其次,坚持品牌发展战略,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水准,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由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复合型、功能服务配套型、生态文化融和型”转型升级。一是积极扩大品牌影响。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突出打造“休闲养生地,大美长白山”品牌形象。采取品牌形象宣传和组合产品市场营销相结合的方式,拓展“环长白山1小时”、“全省3小时”、“东北6小时”旅游经济圈的地缘市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的国内市场、东北亚为重点的海外市场。二是积极推进增加长白山机场旅游旺季的航班航线工作,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加快“环长白山生态休闲观光带”建设,打造我省生态休闲观光完整产业链。大力开发生态游、自驾游、“慢旅游”、“深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依托冰雪、
温泉资源,深度开发休闲、度假、养生、滑雪等高端旅游产品,做强冬季旅游,真正让“冷资源热起来、热资源火起来”。三是积极开发生态系列衍生产品,做大做强“蓝景坊”、“长白工坊”、“美人松”三大品牌,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经济优势。四是大力提升旅游文化内涵。长白山是代表吉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制定的《长白山文化建设规划纲要》,深入挖掘和大力整合长白山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吸引演艺娱乐、影视拍摄、工艺美术等产业向长白山汇聚,积极推进长白山文化建设工程,不断提高长白山文化影响力、融合力、供给力,打造“长白山文化”品牌。实施长白山自然博物馆扩建工程,努力将其建设成为集自然、历史、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五是扎实推进长白山景区标准化建设。坚持“景区精品化、人员专业化、服务人性化”理念,切实加强旅游安全和优质服务;利用“长白山电子商务平台”,开发“手机银行”管理支付交易系统,实现订票、购物、交易、结算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造“智慧长白山”,使旅游服务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壮大企业实力、增强企业活力。积极做好预审、发审等重点环节工作,力争于2012年三季度末实现长白山旅游股份IPO上市。
再次,坚持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树立“宁可荒、不可慌”精品理念,招大商、引优资,确保项目实施进度、招商引资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实施重点项目128个,总投资500亿元。一是在旅游服务基地方面,推进卡森国际综合旅游度假区、望天鹅国际旅游度假区、文化创意产业园、森林温泉养生中心等项目。二是在景区服务设施方面,推进景区门区服务设施、游客换乘中心、智能化管理平台、景点线路综合开发等项目。三是在旅游交通设施方面,推进白溪旅游度假区绕行线、松江镇至二道白河高速公路、服务区到景区公路拓宽改造等项目,增强长白山旅游的整体可进入性和内部通达性。四是继续坚持“择优招商”,在温泉、滑雪、
生态产品开发等方面,依托已包装好的10个总投资150亿元重点招商项目,吸引更多投资规模大、旅游业态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集聚产业要素,优化功能布局。
第四,坚持以加快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实行民生实事公开承诺制,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努力使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民生事业进步、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十二五”时期,安排重点民生项目31个,完成投资38亿元,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老百姓得实惠”的民生工程,重点推进城区路网改造、供水供热管网改造、污水垃圾处理、综合体育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全方位覆盖、网格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大连到长白山旅游
——长白山建设成为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