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为高温忧伤了 斗门不可错过的传统小吃
尽管立秋就要来临,但8月份的珠海依然处在 “欲动身先汗如雨”的酷暑季节。在烈日炎炎烘烤下的珠海,一天洗三次澡也止不住汗如雨下,稍稍吃点黄灯笼辣椒就能“火冒三丈”,人们正常的食欲也会消减不少。今天,小编整理了来自珠海斗门的各种特色传统小吃,如果你对平时经常吃的主食提不起胃口,不妨就跟着小编一起探访斗门的特色小吃吧!
在珠海,一直流传着“特色小食尽在斗门”的说法,珠海斗门古村落多,保留下来的乡规民俗和传统小吃也相对较多。一些传统小吃流传了几百年,承载民俗、历史与文化。
虾堆
一提起虾堆,是否就会勾起你童年时美好的回忆呢?相信不少80后还记得以下的情景:几个同学仔一下课,就一齐跑向学校旁的小卖部一人买一串热腾腾的虾堆品尝一番,那种滋味是多么的美好。
虾堆源于乡间小吃,大概由韭菜或香葱、粉和鲜虾做成的油炸食品,是斗门最著名特色小吃。至解放初期,斗门墟、乾务墟、沙龙墟仍有人制作,现基本消失。斗门虾堆皮脆、甘香、鲜美,是吃过返寻味的特色小吃。
虾堆的制作方法,是先把一定量的糊状粘米粉放进烧热的虾堆勺中,再加进韭菜粒、成只活虾等馅料,然后再加入粘米粉定型,在滚油中炸至金黄色,这样一个个诱人又香脆的虾堆就“出炉”了。炸虾堆时很讲究火候的控制,粘米粉的选用和调味最为关键。
虾米糍
虾米糍,顾名思义是用虾米为主要佐料做成的。那甘津津、扑鼻的虾米香,非常诱人。它油而不腻,稠而不黏,嫩滑爽口,所以便成了很多人早餐的首选。
斗门水网密布,到处是河涌港汊,盛产河虾、基围虾、白虾等,所以用虾米做原料一点也不用犯愁。虾米不选一般的河虾,要选大只、生猛的基围虾(又叫沙虾),灼熟、晒干。除了主料与配料讲究外,水也要讲究,乡下人一般选用山泉水。
虾米糍以斗门出品最有名,至今留存。其制作方法也颇为讲究:将粘米粉用凉开水开成米浆,即一边放水一边搅拌,搅拌时慢慢下水,米浆由稠到稀,搅好的米浆稀至用勺子舀起再倒下可以形成一条线状便可。倒一层薄薄的米浆放在蒸笼里炊,第一层炊熟后又在其上加一层,如此反复多次,要炊几层由人喜欢,到最后一层时,则在其面上放上虾米、葱花一起炊熟便可。
由于制作方法复杂,渐渐被简易的肠粉取替。现时在酒楼食肆做的肠粉,形状与它有点相似,但色泽、味道、口感远远比不上虾米糍。
斗门鸡屎藤饼,可以吃的“鸡屎”。每次提到鸡屎藤饼,人们都会好奇地问“鸡屎”都可以吃?会不会像臭豆腐那么臭?真正吃过以后你就会发现,这饼和那鸡什么的完全两码事,鸡屎藤饼不仅味道清香可口,而且还是斗门传统节日必备食品。
斗门村民有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和四月初八都要食用鸡屎藤饼的风俗。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草语·藤》载:“有皆治藤,蔓延墙壁野树间,长丈余,叶似泥藤,中暑者以根叶作粉食之,虚损者杂猪胃煮服。”由此可见,鸡屎藤饼既美味又具有食疗价值。
濑糍水
濑糍水是斗门特色传统美食代表作之一。传统的濑糍水,用料上乘、完全手工制作。先用新鲜优质晚造粘米以水浸透,捞起用竹制箩筐盛装晾至干身,再用这种晚米煮饭晾凉。把干身的粘米放进舂米的石碓,再放适量米饭,用人力舂粉,以箩斗筛粉,晒干成干米粉。把干米粉以凉开水调至适度糊状,用手工把米粉浆从钻孔椰壳成线状濑进开水镬里至熟透,捞起过冷槽后放在竹制米筛上面备用。用碗装上糍水米线,加入鸡汤或猪骨汤,再放上虾米、瘦肉、腊肠、鱩干、葱花,就是地道的斗门“濑糍水”。
咸茶
在白蕉镇客家村几乎家家都会煮咸茶,不论男女老少,人人喜爱喝咸茶。
白蕉镇客家咸茶从清乾隆(1744年)开始盛行,摒弃了传统擂茶中的荤食,保留素食部分,并不断地发展其特色,其主要原料有:茶叶(成品茶或茶青)、花生、黄豆、芝麻、蔬菜(生菜、油唛菜、西洋菜.豆角)、细叶芹菜、葱等。已经成为了当地客家饮食风俗中最具特色的茶文化的一朵奇葩流传至今。
_________别为高温忧伤了 斗门不可错过的传统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