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主庄园,大连庄河地主庄园:
地点:庄河市蓉花山镇五道沟
规模:大连地主庄园长隆德庄园一共八个大院,每个大院中还有三个小院,220间房屋,占地70亩。
院墙:高达6米的院墙由巨大的花岗岩和青砖砌筑,最大一块花岗岩4米长,宽1米,重约2吨。需要9匹马才能拉动一块石头。当时这一块石头需要二两银子。庄园四角,建了坚固的炮楼。
装饰:檐角的花砖,每一块都雕上了精美的八仙图案。精美的木雕花格窗,出自日本工匠之手。巨大的房梁,则来自遥远的长白山原始森林。
大连庄河地主庄园全景
大连庄河地主庄园--长隆德庄园简介:
大连庄河地主庄园长隆德庄园坐落在庄河蓉花山五道沟村,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长隆德庄园距冰峪沟旅游区约6公里。去冰峪沟旅游的游客,特别是从冰峪沟去步云山,可顺路去看一下。驾车从仙人洞镇沿仙长线往步云山方向前行约6公里,右转沿土路前行到达。
长隆德庄园始建于1860年(清咸丰十年),占地约70亩,房屋220间(现存间68间)。据考证,长隆德庄园是目前东北地区较大的,保存较为完好的地主庄园。
大连地主庄园“长隆德”庄园的主人叫李盖臣,祖籍山西太原府张化营。明末清初,祖先李大荣,李大贵结伴从山西来到庄河经商,逐渐聚敛财富,成为辽南乃至东北地区的大地主之一。后人在五道沟村建了三座庄园,另外两座叫“长隆功”“长隆义”,后人李艳臣哥三分家时各得一座庄园,李盖臣分得“长隆德”庄园。长隆功现已破坏殆尽,长隆义变成了敬老院,只有长隆德庄园目前保存的较为完好。
“长隆德”庄园较为完整的保留了清代辽南民居的建筑风格,3000多延长米的护院围墙圈出一个方方正正的院落。围墙高有7米,全部用花冈岩细石砌成,最大的石料长达4米,重达2吨,院落四角有4个炮楼和瞭望台(现仅存1座)。庄园采取的是院中院的建筑风格,共有8个大院(现仅存4个大院),每个大院中还有3个小院。走进庄园,青砖壁瓦,飞檐斗拱,一派古色古香。房子的墙壁由花岗岩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木质门窗精雕细刻,院内所有窗户图案没有一处是相同的。无论是房梁还是门窗,见不到一根钉子,却衔接的天衣无缝,可见工匠的鬼斧神工。
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地灵人杰,辽南第一个抗日组织“大刀会”的风云人物鞠抗捷在这里出生,“辽宁刘胡兰”史春英在这里壮烈牺牲;这里有庄河版的“乔家大院”——建于清咸丰年间的长隆德地主庄园、闻名遐迩的“德兴街”、风景隽秀的鸡冠山、蓉花山……庄河市蓉花山镇,从清朝中期以来一直是庄河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心,然而多年来就像一坛深埋地下的陈年美酒,不为人知。直到近期,长隆德庄园复建后,将被打造成影视基地,蓉花山镇也借此契机成为庄河北部旅游经济链条的重要一环,这坛开封“老酒”终于迸发出了沁人心脾的香气。蓉花山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隐居在庄河蓉花山150年的长隆德庄园,鼎盛时有300家丁、40护院,最早从山西移民大连的李氏家族显赫一时,曾被慈禧太后称为"东北第二大财主"。一个庞大的商业集团,远离喧嚣,偏居一隅,以小山村为总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
长隆德庄园是辽南民居的样本,同时也带着一丝晋商风范。青砖黛瓦、飞檐斗拱,一派古色古香之气。连名字都是商界流行的隆、兴之意。一坡半的屋顶,让不少现代专家忍不住称其为"辽南版的乔家大院"。
最早的长隆德一共八个大院,每个大院中还有三个小院,院墙由巨大的花岗岩和青砖砌筑,高6米,厚一米,坦克也撞不倒。院墙上最大一块花岗岩条石,4米长,1米宽,重约2吨。当年需要9匹马才能拉动一块石头。
大院房屋都是木质结构,最粗的木坨,直径近一米,长十几米。巨大的原木都是从长白山原始森林中运来的。整根的红松砍伐后,扔到鸭绿江中,利用水道漂流到庄河,再由纤夫沿着庄河逆流而上,经过太平岭,拉到蓉花山五道沟。
大连庄河地主庄园长隆德庄园的八个大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陆续建成。庄园四角,建造了坚固的炮楼。几十名带枪家丁,日夜巡逻,防范土匪。
大连庄河地主庄园——长隆德庄园历史演变:
庄园往事1 兄弟二人"闯"庄河
在大车店生意蒸蒸日上时,车店老板突然萌生了回乡意愿,于是找到两兄弟,因为深得老板信任,大车店无偿转让给他们,这也成为李大荣、李大贵创业的第一桶金。
长隆德地主庄园,最早要追溯到明末清初。 1651年,清朝政府发布《辽东召民垦荒则例》,鼓励百姓到东北开荒种地。
在闯关东的人群中,山西太原府张化营的李大荣、李大贵两兄弟也在其中,两兄弟一路走到了庄河。在蓉花山附近的太平岭停下了脚步。当时,一位更早过来的山东人,在这里开了一家大车店。李大荣、李大贵找到了老板,争取了两个服务员的职位。收拾马粪、套院墙,承包了所有的脏活累活。兄弟俩干活实在,管吃管住就行,不要工钱。还积极为大车店发展献计献策。
庄河史志办的李玉娜考证,在大车店生意蒸蒸日上时,车店老板突然萌生了回乡意愿,于是找到两兄弟,因为深得老板信任,大车店无偿转让给他们,这也成为李大荣、李大贵创业的第一桶金。
朝廷的召垦政策开启了兄弟二人的发家之路。兄弟俩接收了一批"闯关东"的难民,给他们提供住处、种子,让他们自己去开荒种地。但是开荒的土地,产权属于李大荣、李大贵,因为他们是可以享受召垦优惠政策的"占产户"。而开荒种地的难民,只拥有租赁经营权。
第一年不用交租,第二年可以少交,以后看年景好坏适量交租。放权激励,为日后一个商业奇迹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庄园往事2 李氏家族的商业帝国
没人知道李氏家族究竟与朝廷间有过怎样的密切联系,但据考证,富甲一方的李氏家族,曾被慈禧太后誉为"东北第二大财主"。李氏家族一代一代的经商,在第五代时,成为了一个富甲一方的商业集团。
宽大肥美的柞树叶是北方柞蚕最好的食物。庄河有充沛的雨水、日照,平均10摄氏度的气温最适合这种小东西的生长。兄弟俩沿用了开荒的经验,依靠"占产户"的地位,将大片的山林租了出去。
这些承包户中,不乏一些拥有手艺的技术工人,铸铁的、酿酒的、缫丝的。李家的铁匠炉、杂货店应运而生。缫丝是当时利润最为丰厚的行业之一。柞蚕丝具有独特的珠宝光泽,天生具有华贵气质,保暖性好。
李大荣、李大贵的用心、勤俭,很快让家族布匹产业发展起来。大连水产学院退休副教授李惠彧,是目前仍然健在的李家后人。据她回忆,很小的时候,家里常有什么玉毛绫、焦眼罗、软缎、羽缎。
李大荣、李大贵的布匹绸缎生意越做越大,建成了原料、加工、销售的一条龙业务。经过几代的发展,生意最兴旺的时候,李家在东北开了60多个商号,当家的掌柜春天赶着马车出去收租,走一圈回来,就快过年了。
李氏家族的业务甚至远及北京、内蒙古。目前居住在蓉花村的村民李惠胜,也是李氏家族的一个远支后人。"李家人出门,从大连到各地,方圆几千里,不用带一文钱,一路都有我们李家的店铺。"
李氏兄弟成功的秘密,一是诚信,二是商帮。在全国各地,无所不在的晋商商社,成为晋商"抱团"发展的根据地。
庄园往事3 难以解释的庄园秘密
在历史上,晋商的私人大院,大多选在了交通不便,远离城市的偏远山村,这是迄今仍无法理解的晋商选址逻辑。
山西人的勤俭,似乎是极为苛刻的商业信条。贫苦出身的李大荣、李大贵,从创业之初,一直到儿孙在事业上有所建树,都没有建立一处庄园房产,享受成功的喜悦。这种状况直到1860年才提上了日程。
到了李大荣、李大贵的玄孙辈,也就是第五代时,李氏家族拥有的土地已经达到了上千垧,换算成目前的计量单位,一垧就是一公顷,约15亩,李家实际拥有的土地超过万亩。
此时,掌管巨额财富的是玄孙辈的李盖臣,将庄园选址于庄河蓉花山镇五道沟村(现已经合并到蓉花村)。
后人李惠彧回忆,庄园落地的五道沟村,原名叫那家泡子,有一个姓那的满族人住在那里,周围有一个荷花池,祖先看这个地方风水好,东西两山耸立,中间凹下,形似一个巨大的元宝,于是把泡子填上,开始建房。
五道沟三面环山,前有大河,在中国传统的风水里,是个理想的人居之所。当时一共启动建设了三个地主庄园。李盖臣拥有长隆德,他的另外两位兄弟李琰臣和李尽臣,分别拥有长隆功、长隆义。三个庄园,大院相连。原来的长隆德庄园占地约70亩,房屋220间。
庄园往事4 后人染恶习家族衰落
自身的保守,不思变革,加上李盖臣后辈中有人染上吸食鸦片、赌博恶习,李氏家族日益衰落。
长隆德是李氏商业集团的总部。家族的贸易、重要决策,都是在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里完成。
不幸的是,彰显商业奇迹的长隆德庄园,辉煌并没有延续太久。依靠着朝廷资源获益的晋商,在进入民国后,几乎全部陷入了绝境。自身的保守,不思变革,加上李盖臣后辈中有人染上吸食鸦片、赌博恶习,李氏家族日益衰落。
民国时期遍地匪患,让蓉花山脚下的长隆德庄园也举步维艰。到了1945年后,地主庄园元气已尽。大部分房产出售,土改时,全部罚没。长隆功、长隆义历经战乱、土改、文革,早已破坏或挪作他用。仅剩下长隆德一个庄园。
——大连地主庄园,大连庄河地主庄园(长隆德庄园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