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大连旅游交通十大总结

    2013年大连旅游旅游,我市交通工作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关注百姓民生”,加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关注重点民生项目,桩桩件件落地开花。年终岁尾,我们从中梳理出了“十大看点”,以飨读者。
    202路轨道延伸线工程
    202路轨道延伸线工程始于高新区河口,已于昨日全线通车试运营,标志着该项重点工程建设进入全面调试和系统配套设施的完善阶段,计划于2014年5月载客试运行;2015年前后,与地铁1号线在河口实现对接和同站台换乘。届时,我市轨道交通将初步形成网络,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该项目建成后,对于我市全域城市化战略的实施、旅顺口区与市中心一体化发展;对于发展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和提升沿线市民的生活质量,都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
    长山大桥工程
    长海县长山大桥是东北地区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起点位于大长山岛峙莲线,横跨长海东山水道,终点位于小长山岛蛎荞线,全长3.45公里。大桥按照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时速60公里,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主通航孔净宽230米,主桥桥墩设计抗船撞力900吨,航空限高75米。
    项目自2010年10月26日开工建设,于今年11月19日实现主体合龙全桥贯通;并计划于2014年6月建成通车。建成后将连接大小长山岛,有效整合长海县50%的陆域面积,使近70%的人口共享县镇区域的商业、教育、卫生、医疗、机场、港口等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农村公路建设
    2013年我市计划新建农村公路400公里,重点解决百姓出行难,以及通达学校、医院、厂区、农业园区、旅游景区等问题,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目前已完成188条路线、共计405公里。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三市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涉及8个区市县的358个自然屯,约5万余户农村居民从中受益。
    我市目前仍有2543个自然屯未通油路,占自然屯总数的32.1%,总计需建设油路4301.8公里。市政府决定,为减少乡镇和村屯的负担,市本级和区市县加大投入,每年计划投资5亿元,用7年时间,到2020年前实现自然屯100%通油路。2014年计划建设农村公路800公里,涉及534个自然屯,全市屯通油路比例达到74.6%。
    渤海大道工程
    渤海大道工程起点位于瓦房店市李官镇,途经普湾新区、金州新区,终点位于甘井子区后盐,全长140公里。
    建设中的渤海大道一期工程北起普湾新区北五号路,向南途经普兰店湾、三十里堡、金渤海岸、规划新机场,终点位于甘井子区后盐202国道附近,全长47.4公里。其中,普湾新区段13.1公里,金州新区段26.9公里,甘井子区段7.4公里。
    工程按8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路基宽35米,路面宽33米,设计时速100公里。全线建设11座立交桥,1座跨海大桥和2座隧道。工程概算总投资约70亿元。工程于2011年4月开工,计划2015年底竣工。
    截至目前,前期工作除海域使用手续正在办理,其余工作已全部完成。全线路基、桥隧18个标段已开工13个标段36.9公里,完成资审3个标段5.1公里,完成投资15.3亿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6.3亿元。剩余5个标段已完成资格审查3个标段5.1公里,正在抓紧进行招标。
    普通公路工程
    2013年,我市计划内普通公路工程共计32条路线、381.7公里。截至10月底,完成路面工程共计245.2公里,比年初计划超额完成57.8公里。省政府绩效考评项目中县以上普通公路105公里已全部完成。大连市2013年重点民生工程项目机场快速路、甘南路立交桥工程全部完工;瓦房店盖亮线熊万线交叉口至蔡房身段、庄河大唐线等工程提前竣工通车。
    盖亮线:熊万线交叉口至蔡房身段改造工程路线长32.423公里,途经瓦房店万家岭镇、松树镇、得利寺镇三个镇,13个村。现已基本完工,比计划提前一年通车。
    机场快速路:友谊桥至土羊高速段全长共7.8公里,为全运会配套项目。项目建成后,通过区域路网与多条主干线相互贯通,成为进出大连机场、体育新城、大连北站等地的重要交通通道。
    庄河大唐线:大郑至唐府道路工程全长5.038公里,北接201国道,南边与滨海公路相连,将大郑镇新老城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该区循环产业经济区和大郑镇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交通条件。
    今年,市公路处还强化了公路标准化、绿化建设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创建养护标准化工程670.53公里,完成公路绿化525公里,实施国道维修321.7公里,公路养护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对120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陡弯、险坡、视距不良等路段增设警告禁令标志,进行先期整治,对2处重点滑坡隐患的整治进行设计。聘请专业检测机构对全市设计荷载低、结构落后、修建年限较长,易发生突发性结构性损坏等存在安全隐患的744座桥梁进行专业检测。
    铁路动迁加快推进
    12月24日,长兴岛铁路二期工程红线范围内征地动迁任务全部完成。长兴岛铁路二期工程线路全长54.65公里,涉及瓦房店市5个街道(镇)、普湾新区2个街道,需征地2633亩,动迁房屋345户、大棚126个、企业17家、养殖场13户,估算征地动迁资金12.24亿元,由大连市财政与长兴岛经济区管委会按照1∶1比例承担。
    丹大快铁项目在大连境内涉及甘井子区、金州新区、保税区、普兰店市、花园口经济区、庄河市等6个区市,线路全长196公里,共需征地1.4万亩,拆迁房屋1409户,迁移果木24.18万棵,动迁企业149户,涉及地上物525户。庄河大郑段、花园口特大桥、金州新区阿尔滨特大桥、甘井子区关屯特大桥等控制性工程动迁问题已解决,全线共有58个工点进场施工。前庄段、大庄段共计拨付动迁资金9.1亿元(不含大连北站),占总量的28%。
    公交都市建设
    2013年,我市继续深化公交路权优先,加快公交专用道建设;合理调配运力,优化公交线网。新开辟公交线路5条,线路总长度53公里;延伸公交线路9条,延伸长度11.3公里;延长了6条公交线路的营运时间,进一步扩大了公交线网覆盖范围。
    提高城市公交智能化调度管理水平,启动了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规划建设行业监控指挥中心、企业运营调度中心和行业管理数据资源中心;安装改造2552辆公交车车载终端;安装69块LED电子站牌。
    明年6月底前,投资4600万元建设的数据中心和监管中心将全面投入使用,市民只需手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随时查询公交车走到哪儿了;看电子站牌就知道两地之间怎么换乘最方便。
    现代道路货运集疏运体系建设
    截至2013年底,全市货车总数达到11.8万台,货运从业人员13万人,全年完成货运量2.75亿吨,占全市综合运输量的64%。为使物资流动更加顺畅,我市着力打造以港口、城际快运和市域民需物流配送三大网络为主的现代道路货运集疏运体系。
    其中,全市集装箱运输车辆3158台,集装箱场站42个。港口集疏运物流网络为东北腹地和进出大连港的内外贸集装箱物流,提供了快捷、安全、可靠的道路运输保障。
    全市零担货运市场10个,零担快运班车1.5万余台,线路通达全国100余个大中小城市,年运输量6000万吨。城际快运集疏运体系较好地满足了城际间物资流通需求。
    全市专业化配送企业400余个,市域物流配送车辆4万余台,年配送量5000万吨,市域民需物流配送网络为城乡工商企业、商品批发市场、酒店、农贸市场、蔬菜基地等物流需求者,提供门到门运输服务,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商贸及民需物流需求。
    出租车智能化建设
    2011年3月,我市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工程”试点城市,工程规划总投资7220万元,系统覆盖全市13439辆出租汽车。今年12月完成信息中心建设和4000台终端设备安装,并计划于2014年1月开始试运行。
    该系统主要包括“一套终端”和“三个中心”。“一套终端”指每辆出租汽车安装一台车载GPS终端系统,“三个中心”指电召调度中心、监控指挥中心和数据资源中心。系统具有8项主要功能,包括电召服务、遗失物查找、服务评价、一卡通刷卡、投诉建议、防劫报警、车辆异动监控等。管理部门还能够通过系统向车载终端发布天气预警信息、行业通知、违章处罚通知等信息。
    创建行业文明 保障“十二运”
    以深化“和谐交通”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目标,在窗口服务行业开展“迎全运微笑辽宁百日竞赛”活动,公交客运开展“优质服务迎全运,文明公交在大连”,出租汽车行业开展“迎全运、爱家乡、做文明使者”百日竞赛活动,有效改善了行业经营环境,提升了行业文明形象。近年来,公交集团、交运集团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出租车管理处和驾管中心被评为“全国交通行业文明单位”,并涌现出了顾庆泰、王淑英、高杰等一批省部级以上先进个人。
    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十二运”车辆运输、中转票务、公共交通等交通保障任务,累计调配各类车辆636台,安排发车16450次,行驶里程39万余公里,运送运动员、媒体人员及志愿者共计28万余人次。办理返程订票1575人次,滚装车3台次,办理团体免费火车票1912张。为保障市民便捷观看比赛,组织公交车、出租车运送观众近2.8万人次,发放公交免费乘车卡5000张。“十二运”期间,参与交通保障的车辆无一起事故发生、无一例服务投诉。
 

——2013大连旅游交通十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