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二 陕西乡村旅游大有可为
平利县龙头村
提到陕西的乡村旅游,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以关中民俗文化体验为主的袁家村、马嵬驿、周至沙·沙河水街,还是有山有水有故事的青木川,抑或是以“全域旅游”模式阔步走来的大荔美丽乡村……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袁家村)乡村旅游高峰论坛上,中国社科院舆情实验室首次发布了《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陕西乡村旅游凭借产品丰富、游客规模大、发展成熟度高的优势,在全国各重点省份排名第二。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展望未来,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新引擎,将以特色化和品牌化为目标,书写陕西乡村旅游的崭新篇章。
辉煌“十二五”——
陕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省乡村旅游以30%的年均增幅迅猛发展,可以说,‘十二五’的5年正是陕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5年,”采访中,省旅游局局长杨忠武如是说。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接待乡村旅游人数47166.5万人,年均增长30.3%,收入500.8亿元,年均增长30.8%。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共接待1.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5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5%和25.7%。乡村旅游从业人数达24万人,
农家乐经营户2万户。
截至目前,全省共成功创建了17个省级旅游示范县,31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6个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0个示范点,79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2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2015年,经国家旅游局评定,我省共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7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30家,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300名,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300家,袁家村、马嵬驿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据了解,目前我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已经超过了全省总接待人数的三分之一。乡村旅游在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减贫困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凸显,袁家村、马嵬驿作为陕西乡村旅游的两张名片,近年来更一跃成为“超级网红”,成为全国著名的乡村旅游景区,每逢节假日,日接待游客达十几万人次。
发展有厚度——
我省乡村旅游发展全国排名第二
乡村让旅游更美好,旅游让生活更美丽。
10月28日,中国社科院舆情实验室首次发布了《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从分省比较来看,浙江、陕西、四川的乡村旅游发展水平领先于全国,位列前三甲。我省乡村旅游产品丰富、游客规模大、发展成熟度高,在全国各重点省份排名第二名,咸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在重点旅游城市排名第二名,袁家村影响力指数位居全国十大特色乡村之首,蓝田汤峪镇在全国著名特色小镇影响力指数排名进入前十行列。
“陕西乡村旅游发展是有厚度的”,省旅游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朱耀勋接受采访时介绍说。作为旅游大省,陕西旅游资源丰富,使得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深厚。陕北、关中、陕南,各个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及民俗风情历经数千年发酵各具特色,因此我省乡村旅游发展并不局限于关中、陕北或者陕南地区,而是以全域化发展为理念,遍地开花。
与得天独厚的资源相比,省旅游局针对陕西乡村旅游发展,做了大量细致而创新的工作。在全国创新性开展了两批17个省级旅游示范县的创建,打造了留坝、商南、凤县、石泉、柞水、礼泉等等一批县域旅游目的地。如今,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本县区GDP的30%以上、本县区年人均旅游收入达10000元以上、旅游从业人员占城镇就业人口的30%以上、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数超过150万人次,已经成为陕西省旅游示范县发展水平的显著标志。
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堪称是陕西乡村旅游发展的又一个亮点。自2013年启动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以来,古镇修复、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打造了青木川、照金、华阳、漫川关、陈炉、凤凰等一批文化旅游名镇。2015年,全省31个文化旅游名镇全年共接待游客1640.35万人次,旅游收入81.07亿元。
典型作引领——
八个典型模式引领特色化发展
陕西乡村旅游品牌能够在全国叫响,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模式功不可没。
近几年,陕西乡村旅游发展成果显著,经过示范县创建、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旅游村镇建设,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精品品牌,并成功总结出了八个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模式: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模式、关中民俗景区马嵬驿模式、文化旅游名镇青木川模式、青山绿水与民俗文化结合的周至沙·沙河模式、全域推进的留坝县域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与扶贫同步推进的商洛美丽乡村模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荔县域发展模式以及乡村
温泉度假汤峪塘子街模式。
在杨忠武看来,乡村旅游开发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当地村落特色,虽然我省已经有众多乡村旅游开发的典范,但是在后续的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部分乡村旅游地同质化严重,业态也过于单一。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将根据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基础环境和市场条件,结合我省乡村旅游八大经典模式,培育发展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形成差异化和比较优势。
品牌助发展——
“十百千”品牌提升整体形象
注重自身特色,坚持品牌化发展是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
为更好地宣传和展示陕西乡村旅游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陕西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建设,提升陕西乡村旅游影响力和美誉度,省旅游局专门推出了陕西乡村旅游“十百千”品牌,进一步推动陕西乡村旅游发展提档升级。
据了解,陕西乡村旅游“十百千”品牌中的“十”,指的是十大乡村旅游带、十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百”,包括十大乡村旅游景区、十大旅游名镇、十大魅力乡村、十大旅游惠民村、十大休闲农业庄园、十大精品民宿、十大乡村田园景观、十大乡村旅游公路、十大乡村节庆、十大乡村文化体验、十大乡村旅游商品、十大精品小吃和十类乡村旅游商品;“千”即1000个精品农家乐。
从目前的发展看,我省乡村旅游正在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正在从乡村观光向休闲度假体验转变,正在从规模发展向品牌竞争转变,“十百千”品牌的推出恰逢其时。
从内容上看,“十百千”品牌的推出,将在全省范围内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为广大乡村旅游消费者提供了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在内的丰富的乡村旅游精品,使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更有质量和效率。此外,在发挥品牌集群效益,扩大市场影响力,有效引领乡村旅游风潮的同时,使陕西的乡村旅游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多彩。
创新促升级——
十大工作任务加快转型升级
如果说“十二五”让陕西乡村旅游达到了品牌和量的积累,那么“十三五”期间将实现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全面转型升级。
“十三五”期间,陕西乡村旅游将全面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产品业态、创新经营方式,在全域旅游、品牌塑造、公共设施、服务提升、旅游扶贫等方面,加快提档升级和转型发展,使乡村旅游成为陕西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动能。
具体来说,面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努力完成十大工作任务,一是完善规划体系——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多样化发展的产品体系和多业融合的大乡村旅游产业体系;二是创新发展方式——推广村集体、社会资本、专业合作社、旅游电商等多渠道的投资运营模式;三是典型模式引领——促进乡村旅游特色化、景区化、品质化、国际化发展;四是丰富产品业态——发展康体、养老、体育、民宿、古镇新消费项目;五是加快标准建设——构建乡村旅游度假区、A级景区、旅游村镇和乡村酒店等完善的标准体系;六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智慧旅游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七是加快品牌建设——以“十百千”品牌为重点加强品牌培育、营销和推广;八是开展人才培训——实施乡村旅游“送教上门”和“互联网 ”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九是加强市场监管——实施通过协会自律管理、标准规范管理净化旅游市场秩序,十是实施旅游扶贫——通过“六个一批”坚决打赢旅游扶贫攻坚战。
在这过程中,将努力推动乡村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和乡村生活体验转型升级,构建特色化的、有吸引力的竞争力强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旅游强省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