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群岛的蜕变——辽宁省长海县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纪实
坐落在我国万里海疆北端的辽宁省长海县,是我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全县域由195个海岛组成,统称为长山群岛,是全国八个群岛之一。长山群岛拥有142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032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海岸线长达359公里。丰富的海岸、海域资源给长海县带来了“碧海蓝天”的自然优势,也带来了生态保护的巨大压力。
自2010年起,长海县积极探索海岛生态修复模式,举全县之力进行海岛生态修复。长海县结合海岛现实,重点围绕海岛的生态修复、形态修复、基础设施改善、垃圾污水处理、再生能源利用、岛体自然景观维护等内容而展开。该县多次邀请国内相关知名专家现场踏勘调研,并以高标准、严要求实行项目监理工程全程跟踪,保证治理项目高质量运行,大幅改善了海岛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条件。多年深耕生态,爱海敬海,人口不到7.3万的长海县,为建设“生态岛”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绿色答卷。
连续五年的持久战
盛夏时节,碧海环绕的长山群岛郁郁葱葱,海波荡漾。岛上街道整洁,空气清新,远处洁白的沙滩上空,偶有海鸥成群结队地飞过。然而,就在几年前,长山群岛还是另一番景象。
远离陆地的海岛,自然生态资源因海而生靠海而存。由于多年的风沙侵袭,长山群岛沙滩沙质自然缺失退化,岛体风化,岩石滑坡,局部岸段防波堤破损、坍塌,海岸线侵蚀损毁严重。岛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处理系统年代久远,大部分泄洪口和排污口缺少沉淀与净化处理。露天堆放的生活垃圾,恣意流淌的废水、污水,破损失修的路灯等,严重影响了岛上的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修复海岛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改善海岛民生的迫切需求摆在了长海人面前。
自2011年起,长海县开始实施“生态质量提升工程”“蓝天碧海工程”和“青山生态系统工程”,重点围绕海岛的生态整治修复、基础设施改善、垃圾污水处理、再生能源利用、水土治理保护、岸线沙滩恢复和植被绿化保护等,先后完成了海洋岛整治修复、长山群岛、
广鹿岛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等5个生态整治修复项目。
2017年,上述项目通过验收,长海县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攻坚克难打硬仗
为了积极探索海岛生态修复模式,长海县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海岛整治修复项目工作方案,组建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县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日常工作。通过建立日报、周报和月报等监理制度,定期开展工地例会、随机开展质量抽查活动,领导小组得以在工程关键节点牢牢掌控工程进度和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
长山群岛中的小长山岛与
大长山岛隔海相望,由跨海大桥连接,岛上的小水口整治修复项目是长山群岛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长海县海洋与渔业局具体实施。
远离大陆的海岛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施工成本高、难度大,“很多地方的花岗岩和钢化玻璃都是靠工人一步一步背上去的。”长海县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凭着“不怕困难、只争朝夕”的精神,长海县海洋与渔业局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小水口整治修复项目,治理了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东部岛体滑坡,并修复透水地坪人行栈道3条,铺装花岗岩火烧板地面1700平方米,还架设了亲海栈道平台。
加强督察重保护
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升,临海望山的小水口森林公园成为长山群岛最热门的旅游景区之一,每年夏季络绎不绝的游客来这里游玩,在透明的玻璃栈道上观海赏景。
长海县还加强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检查力度,重点查处海洋违法倾倒废弃物、码头工程和修堤筑坝工程等海洋工程项目、海洋保护区内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并对在2017年环保督察和海洋督察期间发现的海洋环境问题积极整改。
为进一步改善海域生态和渔业资源环境,今年7月初,县海洋与渔业局投入资金100万元,在小长山岛海域和海洋岛海域组织开展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放流褐牙鲆鱼苗100万尾,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人海和谐新景观
长海县海岛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吸引来八方游客,同时提升了本岛居民的生活条件与生态环保意识,以前污水横流、海岸受损的长山群岛早已今非昔比。
家住长海县大长山岛镇三官庙村村民刘女士亲眼目睹了家门口三官庙海岛民生广场的修复过程。有关部门将无序的养殖和坞道取缔,重新回填新沙,并在广场配有大型LED屏幕、大型喷泉、景观照明灯、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一改之前这片海滩船坞混乱的旧貌。
新修建的栈桥下,成群的螃蟹在沙滩上安家;海滨广场的尽头,海鸭子忙着退潮时在滩涂觅食;沿着整齐的海岸公路,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海鸥,时而展翅翱翔,时而驻足了望……
环境改善了,刘女士的房子也“升值”了,她将自家的渔家旅店重新装修,迎接日渐红火的生意。“现在来我家的游客都看中了这里的海边环境,每天晚上还有三四百人在这跳广场舞呢。”刘女士说道。记者看到,每天晚饭时间刚过,很多岛民们就跟家人一起来到广场,慢悠悠地散步聊天、纳凉,一派人海和谐的美好景象。
转载自中国海洋报,于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