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起的长山群岛—长海县发展蓝色经济巡礼
“大连的特色是海,优势是海。”这是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明确判断。作为全市乃至全东北惟一海岛县的长海,如何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发展蓝色经济,对突出大连“海”的特色,增强大连“海”的优势,举足轻重。日前,东北城市记协20余人,踏上了长山群岛这片热土,开始了蓝色巡礼。所见所闻,无不令人激情倍增,信心满怀。这里,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已然硕果累累,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正然如火如荼,“两建”战略如同为整个岛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两翼齐展,振翮奋起。
传统产业现代化——民生优先
靠水而居,必然缘水而兴。拥有7700多平方公里跨海域面积的长海,海洋渔业一直是全县传统的支柱产业。从以海洋捕捞为主的猎捕型,到以海水养殖为主的栽培型,一场跨越危机的蓝色革命,使群岛经济朝着健康发展的生态型阔步迈进。于是,“建设现代海洋牧场”战略应运而生。
长海县人民政府代县长陈广胤介绍,所谓“现代海洋牧场”,就是用新“五化”解决老“五化”:通过养殖苗种优质化,解决其退化问题;通过养殖环境生态化,解决其恶化问题;通过养殖方式标准化,解决其老化问题;通过养殖规模集约化,解决其零散化问题;通过养殖管理规范化,解决其弱化问题,从而形成科学有序的健康养殖新格局。
推进养殖苗种优质化——仅去年,长海就从日本引进了20吨虾夷扇贝种贝并培育出健康苗种150亿枚,通过自然海域生态育苗技术培育海参苗种30亿头,还培育出加拿大深水扇贝苗种16亿枚。促进养殖环境生态化——历时3年投入550万元,完成了全国首例海域养殖容量与增养殖潜力调查。推行养殖方式标准化——到目前,新开发深海养殖面积183万亩、贝藻套养面积4万亩。实施养殖规模集约化和管理规范化——以龙头企业带动,广泛推行“五合一”模式,先后成立了虾夷扇贝苗种组合、海参组合、沿岸渔民组合等多种组合模式,实现订单生产,从而带动广大渔民增收致富。
现代海洋牧场建设,使传统产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到目前,长海县开发利用的海域已达500余万亩,占到全市总规模的70%以上,形成了多品种、立体化、全方位的海养新格局。
去年,獐子岛渔业通过渔民组合,从养殖户手中收购了60多亿枚虾夷扇贝苗种,为养殖户增加收入5000余万元。海洋乡近年新开发深水海域20万亩,乡级财力由此大幅增加,先后投入1600万元,解决了全乡群众的吃水难问题,还为全乡近900名老人发放养老金50多万元。
去年,长海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了各类保险覆盖范围。一个总人口仅7.5万人的小县,为2.2万人次发放保障金622万元,7万居民享受到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障。
可以说,建设现代海洋牧场,不仅巩固了立县之本,而且成为了富民之源。去年,全县渔农村人均纯收入高达2万元,位居全省农村县(市)榜首。一艘全市乃至全省现代海洋渔业的旗舰,正从黄海深处远远驶来,意气风发,破浪前行。
长海县委书记、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党工委书记郝明说: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发展就是为了惠民!因此,我们在谋划地域经济发展战略,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时,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在保证富民之源头活水的前提下,努力营造强县的腾飞羽翼——其实强县更是为了富民。
现代产业国际化——转型发展
当长海实现对外开放、群岛被整建制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这两大历史机遇喜从天降之时,长海县委、县政府适时制定出“建设国际旅游避暑胜地”的发展战略,并且没有做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而是与“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战略并驾齐驱,齐头并进地抓紧实施。
由“海养业”而“旅游业”,无疑是一种产业转型,是一种发展方式的转变。然而长海的转型和转变,非但没有舍弃传统产业,反而在做精做大渔业的同时,利用存量条件,打造经济新的增长极。如果说,长海的渔业更眷顾现时,那么长海的旅游业则更倾情未来。由此可以判断,长海的转型发展,既是挖掘地域资源潜质的开拓性发展,更是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的前瞻性发展——是华丽转身,是科学发展。
郝明书记阐释了“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战略构想。他说,其总体定位是,要把北黄海的长山群岛,建设成中国首个群岛型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和世界著名的海岛旅游目的地。其功能是,休闲会议、度假居住、主题游乐、康体养生、渔文化体验、体育运动和生态观光等。
遵循全域化、组团式的发展理念,在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规划中,近期将重点开发以广鹿岛、大长山岛和小长山岛为代表的三大区域、七个岛屿,建设汇集亚、欧、美三大洲不同国家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的“世界岛”。
然而,“构想”和“规划”总是美好的,实施与操作却又是艰辛的。那么,当时间仅过一年,这构想,这规划,在涛声依旧的北黄海,是“已见雏形”,抑或“落地开花”?
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在广鹿岛的率先实施,到长山大桥主桥建设工程的热火朝天,从跨海引水项目的强势启动,到环状供电网络的顺利延展……多个重大工程项目犹如“一夜梨花”在岛上遍地盛开。处于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历史新阶段的长山群岛,正以其崛起的姿态、挺进的气魄,呈现在世人面前。
旅游开发首战正酣。由大连海昌集团斥巨资实施的长山群岛旅游综合开发——这个长海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正在广鹿岛紧锣密鼓地建设中。眼下,五层高的五星级大酒店钢结构主体框架完成两层,20栋度假屋已打好基础,道路、管网、绿化等配套工程完成过半,项目区整体建设已具雏形。
实际上,广鹿岛旅游综合开发只不过是长海县加快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一段前奏。按照总体规划,未来的长山群岛将处处有主题、有内容,岛岛有风景、有特色。游艇码头、温泉会议中心、潜水俱乐部等海岛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将在大小岛屿上“落地开花”,旅游业在海岛即将迎来“井喷式”的爆发。
提升海岛功能,完善承载要素——一系列大手笔投入的基础设施项目,彰显着群岛的决心和魄力。
长山大桥已进入主桥建设节点期。在施工现场,工程车辆往来穿梭,作业人员紧张忙碌。栈桥侧面的主桥墩施工平台钻机林立,隆隆作响,主桥工程进展顺利,引桥工程基本完工,而桥北的路基施工已进入扫尾阶段。
长山大桥全长3380米,总投资5.8亿元,计划2013年10月底建成通车,从而实现大长山和小长山这两个乡(镇)级大岛的连接贯通,使长山群岛全境一半以上陆域和70%人口得以整合集中。这不仅对旅游产业链条的延伸、空间的拓展和市场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作为县委、政府驻地的大长山岛,其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功能还可直接伸展到小长山岛,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服务集约,极大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供水供电力求充分保障。投资7.9亿元的跨海引水工程,计划由碧流河和英那河取水,经输水管线到广鹿岛、瓜皮岛、格仙岛、哈仙岛、大长山岛、小长山岛、塞里岛共7岛,惠及长山群岛80%以上的居民,设计日供水5万吨,相当于现有跨海输水能力的10倍以上。在去年完成了从金州杏树屯至广鹿岛66千伏送变电工程后,今年,长海县又投入5000万元,敷设从广鹿岛至大长山岛的海底送电线路。而无论是跨海供水,还是海底送电,项目一旦完工,群岛的水、电供给都将形成安全、可靠的环状网络,等于上了“双保险”。
国际旅游胜地必将拉动现代海洋牧场的兴旺,譬如,关于极品海鲜的需求,关于观光渔业的升级;现代海洋牧场必将丰富国际旅游胜地的内涵,譬如,关于渔俗文化的体验,关于养生膳食的供给,等等。两者之间,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恰似鲲鹏两翼,必将使未来的长山群岛九天振翮,成为大连笑傲世界的蓝色经典!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