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旅游”朋友圈内受追捧 业内提醒:当心上当
分享“大美新疆”的旅游梦想,送大枣、核桃等土特产“回报”,到长城上去“晒裸照”等等。记者采访了解到,最近不少网友在朋友圈中开始热传“众筹旅游”。
据介绍,有旅行社推出“众筹旅游”才几天,便有上万驴友尝鲜,陆续从亲朋好友手中收到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的“红包”。
对比驴友对“众筹旅游”的热捧,记者采访了解到,旅游业界对这种“你掏钱,我去玩”的“免费旅游模式”并不看好,认为旅行社不过是在借“众筹”这一嘘头在炒作,还提醒市民小心为此财物受损。
玩法一:用“梦想”打动网友
记者了解到,在深圳有一个网友,通过在朋友圈上“众筹”,竟然筹到了2万多元资助他来一次“大美新疆”的旅行。
这位网友是一位旅游爱好者,他突发奇想,想在朋友圈里发起“旅行众筹”,路线是从深圳出发到达新疆自喀什、阿克苏、乌鲁木齐、吐鲁番、喀纳斯湖,自西南往北贯穿整个新疆,最初筹集的资金目标是6.5万元。
据悉,为了吸引支持,他将这次旅行定位为一段“真正的心灵之旅”,“让那些没有去过新疆的人,少一点遗憾;让那些想去新疆的人,多一份感动;让已经过去新疆的人多一丝回味。”这位网友称,他曾参与游艇众筹、演出活动众筹和科技产品众筹,所以对旅游众筹也充满了信心。
据他介绍,这个“旅游梦想”加“众筹”的新鲜事物,发起两三天后,便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包括不少从未谋面的微信朋友,“就为了帮助他实现这个梦想,而比较相熟的朋友,不但参与众筹支持他,还把这个众筹活动分享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 QQ群等。”他透露,两天就筹到了2万多元,几乎每小时账户上都有钱打入。
玩法二:回报大枣等土特产
与旅行的“雄心壮志”和“梦想”吸引众筹不同,记者采访中,一些驴友还用更实际的“物质回报”来吸引各方资助。
29岁的戴小姐准备明年年初去大理游玩,这两天,她通过网上“讨盘缠”,已募集到800多元资助经费。“我在朋友圈内发布旅行计划后,共收到了15份打赏,大多是好朋友给的,还有些来自亲戚和同事,最多的一人赏了369元,最少的也用1元表达了心意。旅行回来后,我会用当地特产作为答谢。”
还有一位准备前去新疆的网友,更是通过新疆大枣、薄皮核桃等“诱惑”网友资助。他还以资助的不同金额给予不同回报。“支持100元的,名额100个,回报的是原产新疆若羌的大枣1包”,“支持500元的,30个名额,回报的是原产新疆阿克苏的薄皮核桃两袋、若羌大枣两袋”,“支持3000元的,名额10个,回报的是原产新疆阿克苏核桃4袋、若羌大枣4袋”。
玩法三:晒裸照、雪地里脱光
也有网友为了能够“众筹”旅行成功,创意不断,甚至“走极端”。
据介绍,有网友甚至声称如果资助他北京行,可以去长城上“晒裸照”。“毕竟这是让别人出钱我来玩的事,没有一点‘看头’是很难吸引到更多赞助。”
还有网友发出挑战,只要“众筹”到去一趟哈尔滨,他愿意光着身子在冰天雪地里吃一回冰淇淋,或者接受其他挑战。不过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这种近乎“发出挑战”的众筹办法并不奏效,回复的网友大多担心“到了实地并没有勇气怎么办?”也有网友认为,“旅行的目的是为了分享沿途风景和快乐的过程,一切以安全为重,更不会出钱鼓励这种冒险的行为。”
现象:
上万驴友收“红包”
记者采访旅游业界人士了解到,众筹旅行在国外早已出现,比如在Facebook网站的“许愿”板块,陌生人合力捐资帮助许愿者完成心愿梦想,但在国内也只是这2年才出现。
不过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众筹旅行大多是两种方式,一种是个人通过网络直接众筹,还有一种是借助专业的众筹旅行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点子”,然后吸引众筹“游资”。
一家开设“众筹旅游”服务的旅行社表示,“不少年轻人都遭遇过预算不足的尴尬,一个巧妙的途径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上线仅仅几天,已有上万名驴友试水,不少人都收到了几百元、上千元‘大红包’。
据该旅行社负责人介绍,众筹旅行还可用于一群人在集体出游前将经费集中,以及从事旅行公益活动,如号召公众为贫困大学生筹集回乡路费,帮助临终老人实现圆梦之旅等。
担心:
筹了钱怎么监督花钱
不过,不少驴友或者旅游爱好者最担心的是,通过众筹旅行会不会出现银行账户泄露或者被骗。网友“许多”认为,“如果有人冒充我朋友找我筹钱旅行,我也难以分辨。”还有网友认为,“到时拿了钱,他把钱花在别的地方,我们也没办法监督啊。”
记者获悉,有旅行社会采用礼品卡的形式,发起人仅限于在指定的旅行社网上购买旅游产品,在众筹前还需在网上实名验证。
不过还是有旅游专家认为,旅行社如果引入“众筹”,应该大多是看中了这个热词的“噱头”,吸引人气,传统线上、线下的旅游模式仍是主流,“众筹”概念一过期,就难以再有炒作的意义,“毕竟靠别人赞助去旅游,不具有普遍性。”
同时他指出,目前对众筹旅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规定,如果是个人通过互联网私下众筹,可能存在个人资金被套或者被骗的风险,要十分小心。
——“众筹旅游”朋友圈内受追捧 业内提醒:当心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