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青秀区国际传统舞龙邀请赛4月4日开幕
一年一度的传统舞龙邀请赛是青秀区三月三民族风情系列文化活动中的重头大戏,已成为推动青秀区与全国乃至东南亚国家舞龙文化交流展示的亮点,2019年青秀区国际传统舞龙邀请赛将于4月4日在南湖公园三月三欢歌广场盛大开幕,本届赛事活动共有三个内容:开幕仪式、舞龙大赛、环湖巡游展示活动,可谓亮点突出,精彩纷呈。
龙队特色明显,文化内涵丰富
本届比赛通过征集作品的形式,先后邀请了泰国坤敬的双龙、武汉汉阳的高龙、湖北宜昌的高跷舞龙、广东湛江遂溪的高杆双火龙、广西龙胜的草龙、桂林漓江祥龙、百色甘田的壮族龙灯舞、来宾金秀的瑶族香龙、青秀区的壮族芭蕉香火龙等共10支龙队共300余人参加本次舞龙大赛,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9个,青少年龙队有2个,各支龙队形态各异,特色明显,内涵丰富。
巡游踩街活动丰富多彩
一是巡游队伍庞大,除了参赛的10支龙队以外,还组织了南阳大鼓,长塘麒麟舞、八仙过海等民俗团队参加巡游活动,队伍庞大,演员达400余人,二是巡游时间改在下午14:00开始,时间更充裕,路线也适当的加长,提升广大市民的体验感,过足传统文化瘾。
注重文化体育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展演地点特别是巡游路线的设置和南湖景区的精品路线吻合,让市民在优美的景区内感受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打造一场传统文化体育和旅游融合的嘉年华活动。
泰国坤敬双龙
传说中,泰国出现非常严重的旱灾,农民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皇天不负苦心人,有位高僧指点迷津,坤敬的双龙被镇压在湄公河多年,如果可以把双龙拯救出来,娜迦龙会感恩报答。于是农民齐心协力拔开龙索上的枷锁(龙珠)解脱双龙,双龙在湄公河岸上,各显神通、各展千秋、腾云驾雾、行云布雨、甘露大地,救护万民百姓。此时此刻,大地回春,双龙化成大龙舟,万民同庆。
武汉市汉阳高龙
武汉市汉阳高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盛行于汉阳区江堤街(原江堤乡)和龙阳街(原永丰乡)的武汉高龙,于盛唐“贞观之治”时期起源于武汉市汉阳区,每逢年节人们举龙舞,感天地荫泽,谢祖宗庇护,求世间太平,盼人寿年丰,佑儿孙满堂,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汉阳区也将高龙项目不断发扬光大, 1999年12月,由江堤乡渔业村和永丰乡龙阳村共同组团的“武汉高龙龙舞”代表团88人受邀晋京参加中华舞龙大赛,获得“国安杯”金奖第一名的同时也获得了首届“山花奖”第一名,喜得“双冠龙”之美誉,并于12月19日—20日凌晨,在天安门广场为喜迎澳门回归尽兴欢舞。
宜昌高跷舞龙
龙泉高跷属于灯舞范畴,高跷舞龙、舞狮以及高跷武艺是龙泉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 ,它是集舞蹈、武术、杂技于一身的特殊技艺,把狮子龙灯搬上高跷,既有生猛威武的一面,又有温柔和顺的一面,成为舞龙舞狮的另一大特色。2015年,龙泉镇被湖北省体育局授予“湖北省舞龙舞狮之乡”、湖北省民协授予“湖北高跷艺术之乡”荣誉称号。2017年中国民协授予“中国高跷艺术之乡”2016年2月,龙泉镇的高跷舞龙舞狮参加湖北省首届龙狮大赛活动中,荣获传统舞龙舞狮优秀编排奖,参加宜昌市第四届舞龙舞狮大赛荣获银奖。2016年6月到广东潮州参加全国舞龙展演,选送的高跷龙狮舞成功入围山花奖评选。
广东湛江遂溪高杆双火龙
广东湛江遂溪高杆双火龙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发展,独具特色,名扬四海。两条富有岭南文化和海洋文化气息的金黄色、紫红色长龙在“龙珠”的引领下随鼓点游动盘旋、舞动飞腾,舞出碧海游龙、盘底穿花、金龙指身、金蝉脱壳、金龙盘柱、卧龙腾飞、二龙抢珠、盘龙环旋等套路。一瞬间,猛龙腾空而起,跃上6米的高杆,只见两条长龙首尾呼唤、口吐金火,俯仰起伏、左右摇摆、上下穿腾,把气势磅礴的中国龙表现得生猛精神、活灵活现。
先后应邀赴联合国总部、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地区交流演出,参加“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活动”、“第四届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等国家级大型活动20多次,获得第三届中国非遗薪传奖、2015韩中国际“木槿花奖”艺术大赛获金奖等,中央电视台、中新社等进行了专题报道。
桂林龙胜草龙
清朝嘉庆(1760——1820)年间,旧时,世代农耕的深山侗族人生产力低下,庄稼常受到蝗虫风险和旱灾之苦,人们认为龙是神灵,能兴风作浪镇邪降妖,消弭蝗灾,侗族人们就用竹片、禾秆草、藤条等编扎成草龙在龙晒鳞日逛田垌,过田间地头,经过巫师咒语,蝗虫纷纷跳到草龙身上,然后将其一举烧掉,以覆灭蝗灾,实现五谷丰登,之后,侗族人们将舞草龙的习俗世代相传,以表示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吉祥,更是祈求降雨灭虫消灾保苗促康年太平盛世的象征。
桂林漓江祥龙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这个美丽而祥和的地方,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刘三姐与阿牛哥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从相识到相恋生死相随。壮族“刘三姐”的形象深入人心,“刘三姐”被不同的记忆主体记录和想象,不同记忆主体的不同历史心性保留或舍弃不同的文化元素,建构了“刘三姐”的不同文化意象。将“刘三姐”与舞龙文化融为一体,既是力与美的完美诠释,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选择!整个参赛套路讲述着刘三姐与阿牛哥在漓江以歌相遇,历经磨难生死相随凄美爱情的故事,寄托了我们对歌仙刘三姐的思念和对丰收、对爱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来宾金秀瑶族香龙
瑶族舞香龙属于自娱性的集体民俗活动,“香龙”由头、尾和身组成,分为9段,由稻草等编织成,各段之间用细铁线串连。舞龙时龙身插满香火,活灵活现。在香龙周围,其余人有的举着用竹篾编织和绵纸糊制中间空心外面绘彩并点上自制的油蜡烛的大红鲤鱼、千年龟、大龙虾、大螃蟹等水族。活动大年三十晚上开始,正月十五结束。瑶族民间用“瑶族舞香龙”来表达他们对追求美好生活祈愿,通过一些特有的信念,促进瑶民与他民族的团结,为和谐社会构筑坚定的保障。
壮族龙灯舞
乐业壮族龙灯舞2012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乐业壮族人民创造的一种民间手工技艺和民间舞蹈,是深受广大壮族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和体育竞技活动。竞演中的常见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舞龙者不断地做着跪、卧、伸、扭、屈、扑、跳的动作,把一条巨龙的跃、滚、游、盘、翻、戏的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赏心悦目,大受观众欢迎。
青秀区壮族芭蕉香火龙
壮族芭蕉香火龙的表演艺术活动形成于三百多年前。在青秀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010年,壮族芭蕉香火龙舞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12年,青秀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 “中国芭蕉香火龙之乡”,2014年,青秀区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2年、2013年,壮族芭蕉香火龙队连续连续两次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多次受邀赴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开展交流活动。
(文章来源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方微信)
——2019青秀区国际传统舞龙邀请赛4月4日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