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灾后重建大力发展旅游业
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灾后重建,不仅要建起漂亮的小区,受灾群众实现“安居”,而且要让受灾群众“乐业”,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幸福之花才会常开不败。
地震的“阵痛”后,免费就业培训、创业带动就业……一系列促就业、保民生的措施、办法、政策接二连三地出台,让灾区群众在困难的外部环境中享受到了政府带给他们的稳定与信心。
“劳动力市场、就业培训、就业优惠、就业援助城乡一体,对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进行就业登记。”成都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在灾后重建中显魔力,成都的经验和做法也被国家劳动保障部门誉为“成都模式”。
崇州市怀远镇和平村安置点,新建的怀灌路旁,一幢漂亮的小楼内,房主龚永明正指挥着十来位当地人一起忙碌,柔软的藤条在工人们手里上下飞舞,一旁摆满了漂亮的花篮、花瓶,“这都是客户们订的,现在的订单已经排到下半年了!”
龚永明是怀远镇众多擅长藤编的巧匠之一,以前交通不便,他只好到别人的厂里打工。而汶川大地震后,全镇30多家藤编企业遭受了巨大损失,厂房倒塌后,一度遭遇停产,房子垮了,工作也没了,今后全家人的生活怎么办?
不过,三年过去,龚永明不仅住上了漂亮的新房,而且还在家里当起了老板,带领10多位邻居一起在富裕之路上奋进。
在重建中,灾区群众抓住了危机中的机遇,重新收获了希望,龚永明就是我市地震灾区众多重新收获希望的群众之一。
——四川灾后重建大力发展旅游业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