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格桑花开
时间:2014-06-17 08:37 来源:未知 作者:西湖柳月 点击:次
西藏旅游。在西藏,藏族同胞都有爱花恋花的传统。无论寺庙、民居、街道,甚至藏袍上都能看到无处不绽放的花儿!我们熟悉的卓玛、格桑、白玛等等,这些不仅是人名,也是花儿的名字,藏族同胞对于花儿也是有信仰的。
海道上来了张大人,为西藏带来幸福和安宁。草原上遍开张大人,那是藏族人民的守护神 --------藏族民歌
这首在西藏中盛传的民谣记载了一段饶有趣味的历史故事,记载了一段藏汉友谊的佳话。
“张大人”和“格桑梅朵”为什么会被人们有意无意地牵扯在一起呢?拉萨很多老者,会手捧各式各样的鲜花在八廓街转经,难道他们手中的花儿就是格桑花吗?再有一些来藏游客,在野外与成片的波斯菊留下身影的照片上,难道这花儿才是格桑花?
70多岁的老阿妈仁增已是儿孙满堂,因为她的年纪高,邻居都亲切地称她为阿妈仁增。阿妈仁增在自家的窗户上摆着好几盆花儿,五颜六色各式各样。虽然阿妈仁增有好几个孙子,但在她眼里,这些花儿也是需要她倍加疼爱的“孩子”。
在我问到底格桑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儿时,她指着其中一个花盆说:“这种花儿就是格桑花。在上世纪50年代‘格桑梅朵’、‘卓玛梅朵’、‘赛金梅朵’都是人们的最爱,因为当时花的种类没有现在这么多,所以也就只能养这些花儿了。”虽然阿妈仁增很确信无疑地指出“真正”的格桑花,后来经验证的确此花就是格桑花,但当时我心里还是在打鼓,因为我同样看到过有很多像她这样爱花养花的人,也曾像她一样确信无疑地指出过完全另外一种的“格桑花”。
经过一些资料的查阅以及对相关专业人士的咨询,对于格桑花,它是的确存在的一种花儿,但现在格桑花越来越抽象,很多人对不知名的或是知名的都会统称为“格桑花”,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跟外地游客的误解宣传有一定的关系。在网络上搜索格桑花,会出现好几种“格桑花”的图片,而出现率最高的就是波斯菊。
经常被人们误认的“格桑花”波斯菊,在西藏被叫做“张大人”。阿妈仁增的院子里也有波斯菊,她用很重的藏语口音叫它“张哒热”,阿妈仁增也是只知其名,不知其意。对于“张大人”花的来历,我们可以从史料上考证。
张大人”全名张荫棠,是清朝末年颇有才学、有抱负、有远见、有维新思想而又能清廉自持的官员。1904年至1906年,张荫棠受清政府之命,多次参与处理英国侵略西藏问题,为维护国家主权据理力争。他上奏朝廷说,藏区局势岌岌可危,应用兵收权,整顿西藏,刻不容缓。并提出了新的治藏政策。张荫棠提出的治藏政策受到清政府的重视。清廷首次破格重用其为副都统,任驻藏帮办大臣。1906年10月12日,张荫棠经印度大吉岭进藏抵达拉萨,僧俗官员以及各族群众到郊外接官亭迎接。他到任后目睹英军侵略藏边、专横跋扈、殴毙人命的罪行,更增加了他变法图强,改革藏政的决心。他首先弹劾昏聩误国的驻藏大臣有泰及10余名满、汉、藏族贪官污吏。接着整顿藏事,上奏“治藏刍议”十九条。张荫棠的思想和做法得到了朝廷和西藏广大僧俗民众的赞赏,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张大人”,至于名荫棠和字憩伯,则因礼貌习惯和语言习惯省略了,甚至被遗忘。
张荫棠得知十三世达赖喇嘛特别喜欢花草后,亲自带了各种花籽入藏,并将花籽献给十三世达赖喇嘛及拉萨的达官贵族和高僧大德们试种,结果,其他花籽无法生长,唯有一种花籽长出花瓣来,此花呈“八瓣”状,似小型蝴蝶,分红、粉、白三色,花茎细长挺直,叶成齿轮状,能抗风沙、耐严寒,清香似葵花。一时间,拉萨家家户户都争相播种,很快传遍广大藏区,然而谁都不知道此花何名,只知道是驻藏大臣张荫棠大人带入西藏的,因此起名“张大人”。格桑花有它的美好寓意,虽然“张大人”张荫棠已被人们忘却,而他当年一心治藏,发展西藏的足迹我们是可以追寻到的。1995年格桑花被确定为拉萨市市花,然而在游客和许多市民心中,“张大人”却一直扮演着格桑花的角色。
格桑梅朵的传说:格桑花不同于平原上的花,它们大都生长在高海拔的雪域高原上,被藏民族视为象征着爱与吉祥的圣洁和幸福之花,因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格桑花被评选为拉萨市市花。格桑花喜爱高原灼烈的阳光,也耐得住雪域的风寒。她美丽而不娇艳,柔弱但不失挺拔,“格桑”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关于格桑花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广为流传。
相传在很多年以前,在有着藏民族摇篮之称的雅砻河谷地带的山上住着两户人家:一户的主人叫尼玛,他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儿叫格桑;另一户的主人叫白玛,白玛家有一个非常英俊的小伙子叫达娃。格桑和达娃从小在一起放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随着年龄的增长,格桑出落得像山上的杜鹃、池中的荷花;达娃壮实得像山中的老虎、天上的雄鹰。真可谓是两情相悦,天生一对。然而就在这对情侣非他不嫁、非她不娶的时候,附近村庄的大财主土登才旺看上了格桑,垂涎她的美貌。随即大财主就派了他的管家带着媒婆前来尼玛家提亲,但遭到了尼玛家的拒绝,大财主非常恼怒,于是就派人打死了尼玛,抢走了格桑姑娘。待达娃赶到格桑家时,只看到格桑姑娘的闺房中一张画有很多格桑花的画,画中有一朵格桑花与众不同,它颜色鲜艳,花瓣共有八瓣。达娃拿着画向财主家跑去,但为时已晚。原来被抢的格桑姑娘在被带到山脚下时,她趁着看管人不注意,一头撞向路边的大树,顿时鲜血从树上流向大地。说来也巧,在血流过的地方长满了美丽的鲜艳无比的格桑花。伤心无比的达娃在回到自己家时,他家的周围都开满了格桑花,达娃在万花丛中找到了一朵美丽的八瓣格桑花。在那之后,人们将格桑花寄予了美好的愿望,那就是谁能找到八瓣格桑花,谁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格桑花的颜色会随着季节变幻而转变,夏天一般是白色,到了秋天就成了红色,这让高原的色彩一点也不单调。格桑花骨子里其实是很平民化的,农舍旁、小溪边、树林下,随处可见,就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勤劳善良的藏族人民。这正如卓玛所说,不管走到哪条田间小路上,只要看到格桑花,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家乡。当然,这里的格桑花已经超越了某一特定的花种,很多时候,藏民族把他们能够见到的所有颜色鲜艳的花,都叫作格桑花。西藏旅游 大连到西藏旅游
海道上来了张大人,为西藏带来幸福和安宁。草原上遍开张大人,那是藏族人民的守护神 --------藏族民歌
这首在西藏中盛传的民谣记载了一段饶有趣味的历史故事,记载了一段藏汉友谊的佳话。
“张大人”和“格桑梅朵”为什么会被人们有意无意地牵扯在一起呢?拉萨很多老者,会手捧各式各样的鲜花在八廓街转经,难道他们手中的花儿就是格桑花吗?再有一些来藏游客,在野外与成片的波斯菊留下身影的照片上,难道这花儿才是格桑花?
70多岁的老阿妈仁增已是儿孙满堂,因为她的年纪高,邻居都亲切地称她为阿妈仁增。阿妈仁增在自家的窗户上摆着好几盆花儿,五颜六色各式各样。虽然阿妈仁增有好几个孙子,但在她眼里,这些花儿也是需要她倍加疼爱的“孩子”。
在我问到底格桑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儿时,她指着其中一个花盆说:“这种花儿就是格桑花。在上世纪50年代‘格桑梅朵’、‘卓玛梅朵’、‘赛金梅朵’都是人们的最爱,因为当时花的种类没有现在这么多,所以也就只能养这些花儿了。”虽然阿妈仁增很确信无疑地指出“真正”的格桑花,后来经验证的确此花就是格桑花,但当时我心里还是在打鼓,因为我同样看到过有很多像她这样爱花养花的人,也曾像她一样确信无疑地指出过完全另外一种的“格桑花”。
经过一些资料的查阅以及对相关专业人士的咨询,对于格桑花,它是的确存在的一种花儿,但现在格桑花越来越抽象,很多人对不知名的或是知名的都会统称为“格桑花”,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跟外地游客的误解宣传有一定的关系。在网络上搜索格桑花,会出现好几种“格桑花”的图片,而出现率最高的就是波斯菊。
经常被人们误认的“格桑花”波斯菊,在西藏被叫做“张大人”。阿妈仁增的院子里也有波斯菊,她用很重的藏语口音叫它“张哒热”,阿妈仁增也是只知其名,不知其意。对于“张大人”花的来历,我们可以从史料上考证。
张大人”全名张荫棠,是清朝末年颇有才学、有抱负、有远见、有维新思想而又能清廉自持的官员。1904年至1906年,张荫棠受清政府之命,多次参与处理英国侵略西藏问题,为维护国家主权据理力争。他上奏朝廷说,藏区局势岌岌可危,应用兵收权,整顿西藏,刻不容缓。并提出了新的治藏政策。张荫棠提出的治藏政策受到清政府的重视。清廷首次破格重用其为副都统,任驻藏帮办大臣。1906年10月12日,张荫棠经印度大吉岭进藏抵达拉萨,僧俗官员以及各族群众到郊外接官亭迎接。他到任后目睹英军侵略藏边、专横跋扈、殴毙人命的罪行,更增加了他变法图强,改革藏政的决心。他首先弹劾昏聩误国的驻藏大臣有泰及10余名满、汉、藏族贪官污吏。接着整顿藏事,上奏“治藏刍议”十九条。张荫棠的思想和做法得到了朝廷和西藏广大僧俗民众的赞赏,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张大人”,至于名荫棠和字憩伯,则因礼貌习惯和语言习惯省略了,甚至被遗忘。
张荫棠得知十三世达赖喇嘛特别喜欢花草后,亲自带了各种花籽入藏,并将花籽献给十三世达赖喇嘛及拉萨的达官贵族和高僧大德们试种,结果,其他花籽无法生长,唯有一种花籽长出花瓣来,此花呈“八瓣”状,似小型蝴蝶,分红、粉、白三色,花茎细长挺直,叶成齿轮状,能抗风沙、耐严寒,清香似葵花。一时间,拉萨家家户户都争相播种,很快传遍广大藏区,然而谁都不知道此花何名,只知道是驻藏大臣张荫棠大人带入西藏的,因此起名“张大人”。格桑花有它的美好寓意,虽然“张大人”张荫棠已被人们忘却,而他当年一心治藏,发展西藏的足迹我们是可以追寻到的。1995年格桑花被确定为拉萨市市花,然而在游客和许多市民心中,“张大人”却一直扮演着格桑花的角色。
格桑梅朵的传说:格桑花不同于平原上的花,它们大都生长在高海拔的雪域高原上,被藏民族视为象征着爱与吉祥的圣洁和幸福之花,因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格桑花被评选为拉萨市市花。格桑花喜爱高原灼烈的阳光,也耐得住雪域的风寒。她美丽而不娇艳,柔弱但不失挺拔,“格桑”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关于格桑花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广为流传。
相传在很多年以前,在有着藏民族摇篮之称的雅砻河谷地带的山上住着两户人家:一户的主人叫尼玛,他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儿叫格桑;另一户的主人叫白玛,白玛家有一个非常英俊的小伙子叫达娃。格桑和达娃从小在一起放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随着年龄的增长,格桑出落得像山上的杜鹃、池中的荷花;达娃壮实得像山中的老虎、天上的雄鹰。真可谓是两情相悦,天生一对。然而就在这对情侣非他不嫁、非她不娶的时候,附近村庄的大财主土登才旺看上了格桑,垂涎她的美貌。随即大财主就派了他的管家带着媒婆前来尼玛家提亲,但遭到了尼玛家的拒绝,大财主非常恼怒,于是就派人打死了尼玛,抢走了格桑姑娘。待达娃赶到格桑家时,只看到格桑姑娘的闺房中一张画有很多格桑花的画,画中有一朵格桑花与众不同,它颜色鲜艳,花瓣共有八瓣。达娃拿着画向财主家跑去,但为时已晚。原来被抢的格桑姑娘在被带到山脚下时,她趁着看管人不注意,一头撞向路边的大树,顿时鲜血从树上流向大地。说来也巧,在血流过的地方长满了美丽的鲜艳无比的格桑花。伤心无比的达娃在回到自己家时,他家的周围都开满了格桑花,达娃在万花丛中找到了一朵美丽的八瓣格桑花。在那之后,人们将格桑花寄予了美好的愿望,那就是谁能找到八瓣格桑花,谁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格桑花的颜色会随着季节变幻而转变,夏天一般是白色,到了秋天就成了红色,这让高原的色彩一点也不单调。格桑花骨子里其实是很平民化的,农舍旁、小溪边、树林下,随处可见,就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勤劳善良的藏族人民。这正如卓玛所说,不管走到哪条田间小路上,只要看到格桑花,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家乡。当然,这里的格桑花已经超越了某一特定的花种,很多时候,藏民族把他们能够见到的所有颜色鲜艳的花,都叫作格桑花。西藏旅游 大连到西藏旅游
——西藏格桑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