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综合旅游竞争力上升两位,武汉综合旅游竞争力进入“第一梯队”
昨日,《2014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武汉发布,这是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连续第三年发布该报告。报告显示,湖北综合旅游竞争力排名第11名,上升两位;武汉综合旅游竞争力排名第五名,已进入副省级旅游城市第一梯队;武汉旅游的发展速度竞争力再居全国榜首。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院长胡静认为,湖北省和武汉市在旅游发展速度尤其是国内旅游发展速度上均表现抢眼,位处全国前列。
湖北综合旅游竞争力上升
记者注意到,该课题研究小组建立的省域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有52项指标,重点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有47项指标。这些指标不仅关注各区域现实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还十分关注旅游发展质量及“人”的因素,涉及旅游满意度、旅游网络信息发布数量、空气质量、森林覆盖率等。
记者了解到,2013年湖北省全年接待旅游者4.0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8.5%和21.9%。近5年来,湖北省的国内旅游收入平均增长率居全国第三,旅游网络信息发布量居全国第四。《报告》显示,全国31个省区市中,湖北综合旅游竞争力排名第11名,较上年度上升了两位,处于全国第二梯队首位。其中,湖北旅游发展速度最为突出,居全国前五。
武汉发展速度竞争力再居首
武汉市旅游局局长张侠表示,2014年,武汉市获评全国旅游标准化建设示范城市称号,总分、试点旅行社景区数量、地方标准的数量和信息化管理排全国第一。5个旅行社入围全国百强旅行社,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武汉市的国内游客接待人数在全国的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一,国内旅游收入居第二。《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武汉市综合旅游竞争力排名第五名,较上年度上升了一个名次,已进入副省级旅游城市第一梯队。值得注意的是,武汉旅游的发展速度竞争力继续居于全国榜首。在去年的报告中,武汉旅游的发展速度竞争力指标也居榜首。
湖北“微旅游”发展迅猛
“在线旅游发展迅猛”是2014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典型特征。《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初具规模,市场交易规模较2008年翻近5倍,达到2204.6亿元,在线旅游预订使用率持续上升,发展潜力巨大。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九成5A景区涉足微博或微信等网络渠道营销。像武汉东湖风景区、武汉黄鹤楼公园、武当山风景区、神农架生态旅游区等湖北5A级景区均开通了官方微博,而且都与游客互动比较活跃,不仅加V认证,还第一时间发布景区的服务信息。
目前,旅游APP已经成为旅游移动互联网的一个重要构成,呈现出爆炸式的扩张和发展。东湖风景区、黄鹤楼公园、神农架景区等也相继推出了手机APP。三峡人家景区负责人介绍,他们的手机APP为游客提供景区美文、图片、历史文化、旅游交通以及美食推荐、景区酒店等实用的导游功能,开展互动活动,提高知名度促进销售。
胡静认为,旅游业触网是大势所趋,旅行社、酒店都要建立网站,实现旅游线路、宾馆酒店的网上营销。酒店要积极开发预订功能,加大直销渠道的客房销量占比,限制第三方付费渠道的销售量占比,保持直销价格和分销价格的一致性。
此外,《报告》的“雾霾天气的旅游影响研究”专题,还首次对我国雾霾天气与旅游活动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武汉市及周边经常被雾霾所困扰,雾霾对湖北旅游业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此,专家指出,首先湖北有关部门要切实建立空气监测网络,建立常态化的雾霾天气出游预警机制,为广大民众的出游做好天气预报、预警机制;其次,有关景区应积极开发与推广避霾旅游产品。像不久前英山的“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就是抓住了都市人对健康的需求。
武汉将“点靓”长江两岸
《报告》同时指出,湖北省旅游业发展潜力上升空间仍然很大,自然环境竞争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自然保护区面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对外开放度以及旅游从业队伍建设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而武汉市旅游需要在对外开放度、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等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
针对这些问题,湖北及武汉的旅游业将从哪些方面发力?昨日,湖北省旅游局局长钱远坤用“郁郁葱葱、红红火火、花花世界、津津有味”16字来规划2015年湖北省旅游业发展,他表示,最重要的就是发展我省的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打造武汉新花城名片,将美食、民俗和旅游相结合,把湖北打造成为全国游客大众休闲游的目的地。
张侠接受采访时表示,武汉计划用3年打造全国首个以长江游览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汉朝宗旅游景区,这也是该市2015年的工作重点之一。计划2015年年底景区建成框架。景区将整治两岸环境,利用激光秀、光影秀等现代技术,让两岸亮起来、美起来。再挖掘文化内涵,新建园林景观。同时打造一批“水陆一体化”的游船线路。参与这一项目的胡静认为,江汉朝宗旅游景区的规划,就是要打造世界级滨江旅游目的地。
——湖北综合旅游竞争力上升两位,武汉综合旅游竞争力进入“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