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旅游。大连到张家界旅游。7月22日,无数目光,一个焦点——天门山疯狂“轮滑”。法国轮滑大师让伊夫·布朗杜在“通天大道”上的一场极限表演,吸引了80多家海内外媒体的关注。
是的,今天的张家界,每一个创意、每一项成就,都会吸引世人的目光。
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偏居湖南武陵山区一隅的张家界,纵有奇峰碧水,却不为人识。
旅游业的兴起,让张家界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使张家界的“绿水青山”蝶变成今天的“金山银山”。
打造森林景区——美了游客富了山民
夏日的双峰村,珙桐、红豆杉、白玉兰等名贵花木,争奇斗艳。掩映其间的土家特色别墅旁,停满了来自广东、湖北、广西等地自驾游的车辆。果林中、菜地里、村道上,不时飞出游客欢快的笑声。
双峰村地处张家界景区附近的山岗上,全村1000多亩坡地,散落在100多平方公里的大山中。多年来,全村700多村民收了夏粮种秋粮,从没让耕地闲着,但总难以脱贫。
2002年,村里退耕还林1000多亩,种上了上万株樟树、珙桐、鹅掌楸、红豆杉、白玉兰等名贵花木,发展了苗木专业户31户,全村绿化率达95%以上。
比邻景区,依托茂密的森林资源,双峰村20多户村民办起了家庭旅馆,开展名木观赏、鱼塘垂钓、水果采摘等休闲观光。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从几年前的1500元,增加到了现在的5000多元。
双峰村是张家界发展森林旅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张家界首先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形成了以武陵源、天门山为核心,以八大公山、峰峦溪、天泉山、江垭、长潭河峡谷为增长极,旅游文化、林木特产等产业齐头并进的格局。全市先后建立了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5个自然保护区、16个国有林场和植物观光园,总面积超过16.8万公顷,每10名张家界人就拥有1公顷的核心保护林区和森林公园。
2005年,武陵源区着手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先后关闭核心景区接待场所124处,迁走常住居民546户,拆除景区内各类建筑设施近20万平方米,恢复植被289亩。
为杜绝污染,武陵源景区内开通了环保汽车,修建了环保厕所,推行了环保快餐。同时,实施“山上游,山下住”的管理模式。
如今,张家界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效益最好的森林旅游区。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8%,每立方厘米空气中有8万至12万个负氧离子,是一般城市的20至100倍。围绕森林旅游的考察观光、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最大王牌。
旅游的长足发展,使张家界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足了。2011年,张家界森林旅游接待游客数超过1800万人次,全市森林旅游社会综合产值达到90多亿元。张家界的“绿水青山”成了真正的“金山银山”。
张家界市委书记胡伯俊认为,旅游的发展成果应该让百姓亲身感受到,让旅客亲眼看到,这是张家界“转型”的立足点。
提升文化内涵——增加山水人文情怀
201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魅力湘西艺术团奉献的精彩节目《追爱》,充分展现了土家族的传统文化,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上春晚,是张家界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
张家界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全国5A级景区4块金字招牌。去张家界看风景,成为许多中外游客的首选。
但张家界人并不满足。今天,他们向人们发出诚挚的邀请:在这里,你将不仅能看风景,还能品味文化、休闲度假,能开展商务合作……
张家界居住着土家族、白族、苗族等33个少数民族,拥有17类78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富有“神秘、神奇、神韵”的独特气质。
“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近年来,张家界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化涵养旅游方面,做出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探索。
世界第一台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和《张家界·魅力湘西》、《武陵魂·梯玛神歌》等节目相继上演。其中《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张家界·魅力湘西》两台节目入选首批《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
“中国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中国山歌节”、“桑植民歌节”、“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等一批节庆活动,成为中外游人的文化大餐。
达瓦孜传人走钢丝、“卡通市长”推销乡村音乐周、“穿越天门”世界特技飞行大赛、俄罗斯空军特技飞行表演、天门山疯狂“轮滑”……从来不缺乏天马行空创意的张家界,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游客。
旅游演艺异军突起、节庆文化异彩纷呈、创意策划世界瞩目。目前,全市文化经营单位达到1800多家,从业人员3.2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9.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8.1%,占比在全国处于前列。
“这一系列文化与旅游之间的融合,不断丰富着旅游的内涵与外延,是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建设世界旅游精品的应有之义。”张家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余怀民这样总结。
——节庆张家界文化异彩纷呈、创意策划世界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