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节日赶年是怎么回事?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是过除夕,而土家总是比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哪家有亡人的还要再提前一天过年节。土家族族团内因姓氏不同,年节时间也不同。如龙、梁二姓就是过十月年节或十一月年节的。
为什么土家要过赶年?他们流传四个传说。最为流行的是土家抗倭寇得胜的故事。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土家族的先民随胡宗宪征倭寇,在十二月二十九那天就提前一天过了年,大犒所有将士。将士们吃了丰盛的酒席,养精蓄锐,到除夕那天乘倭寇没有防备时攻打,取得胜利。以后,为了纪念土家先人,提前过年,并成为每年最盛大的节日。另一传说,主要是说提前过了年出征,才能取得抗倭寇胜利,以后就相沿成俗。所以土家人在过赶年吃饭时,有的事先还要手持扁担在房前屋后走一圈,并用吹火筒呜呜地吹奏一番,表示在出征前,吹牛角集合的情景;有的拿着猎枪,在附近的山上走一趟,象征性地摸敌人营盘,以纪念先辈取得的胜利。
还有一种传说,在过去很远很远的年代,贝锦卡首领,带领部落来到了贝锦寨,见到那里柴水方便,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子,野牲口成群结队,河里的鱼很多,高兴极了,就决定在这个美丽的寨子住下来。当官兵赶来,要把这个部落赶走时,贝锦卡不投降,坚持打了三年又六个月,最后趁来犯官兵三十过年的时候攻打敌兵而取胜。后人为纪念这个胜利的日子,每年的春节都要赶前一天过年。
为什么有的土家人过年时,屋前要插几枝“野猫树”和吹“咚咚喹”(土家族乐器),有的还在家里搭起帐蓬过赶年。传说在清朝的时候,湘西古丈会溪坪下面,是土王与客王都督打仗的地方;他们连年打仗,人民不得安宁。有一年快到过年的时候,土司王被客王都督追赶到一个山包上驻扎。因官兵人多势大,土司王不敢领兵冲出去,眼看要过年,不知家中老小安危,于是全体士兵依照土司王规定,每人砍一棵树做成长枪,提前在腊月二十八过了年。到初一早晨,天刚亮,他们就伸出“树杆枪”,吹起“咚咚喹”,喊杀连天;山下官兵只见山上密密麻麻,长枪如林,吓得四处逃跑。土家人打了大胜仗,为了纪念战争的胜利,后人就按当年腊月二十八的规矩过年。
洛塔何氏和田氏为什么要在腊月二十八日过赶年呢?传说当时只有九节牛角的何氏九兄弟和田好汉来到洛塔一带地方,森林密茂,山中的猫儿野兽很多,但找不到野猪,他们就出去打猎。有一个人在腊月二十八日,打了一个野物做了年肉,就在这天过了年,以后,他们就在腊月二十八过年。
相传,在龙山洗车河草菜一带的向氏和尚氏,是在共同落难时结拜成兄弟的,一个是姓,一个是小姓;过赶年的时候,大姓过二十八,小姓就过二十七。
土家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有的叫祭灶神或送土王、祖宗上天;这天一定要大扫除,用白腊树叶“炸跳蚤”,一家老少都要沐浴,叫“洗邋遢”。
土家在过年时,要杀年猪祭祖,还要舂粑粑,做糖果煮酒。年猪肉要放在门的后面,用蓑衣盖上(土家人平时有不能穿蓑衣进屋的禁忌),不能让外人看见。由一人持刀或矛站在屋门口,见到有人在门前经过时即追赶,并且一定要把他拉到家中吃一顿酒肉。如果没有赶上,他就要蹲着向前看三眼,表示能平安过好年节;有的要用麻布做成占堂屋1/3宽的围帐,把杀的年猪围起来,过两天再拿出来祭祖和加餐;有的地方在过年时,先将猪头、猪尾及其内脏各取一点,拼成“十全”祭祖先。
赶年做的糯米粑粑,总是五个一串,另外要做五个大粑粑,叫做“库弄粑粑”,这主要是向土王进贡用的。以前,土王在世时,规定每年过年必须给他进贡五个大粑粑。土王死了,还要照样进贡,一直相沿至今。据说,如果哪个土家不做大粑粑,一年都不会吉利。
过年时,一般都要在夜半进行祭祖。有的传说老祖宗到达湘鄂川边正是夜半,所以要在这个时辰过年。以前,土家在吃年饭之前放爆竹,以后改成吃过了年饭再放爆竹。为什么要
改?据说,如果先放爆竹,土王的兵听到了,会来抢吃年饭,那时土王的兵,经常在过年时抢老百姓的肉吃。因此,土家人就把肉切得很细,伴着萝卜、白菜、粉丝等十多种菜,叫做“杂菜”,土王的兵就不抢这种菜吃了。这是过年的好菜,还要留些在正月间款待尊贵的客人。赶年祭祖的仪式十分隆重。在堂屋神龛下摆桌椅;桌上摆茶果、香烛、醴酒、粑粑和饼糖等;粑粑上都插有梅花枝和柏枝,并用幕布围起来。这样陈设是因为明朝倭寇窜扰江浙时,永顺土司彭翼南统领土兵3000赴松江打仗,在凯旋时,赶不上回家过年节,就在路边梅树、柏树下过节,故相沿成俗。吃年饭时,家家都要蒸饭和做坨坨肉(大的1斤,最小的也有2两一坨)。据说赶年时,出征的人多,要用甑子蒸才够吃,肉也来不及切,只有切成坨坨,裹些小米和调料拌好,蒸着吃,吃不完,还可带着在路上吃。有的地方在吃完年饭后,全家老小,背上衣服、被子等,在山坡里到处奔跑躲藏。传说这是因为祖先很穷,吃了年饭就要赶紧逃难的缘故。
除夕之夜,他们在火炕里烧两根木柴,一面烧,一面念:做工夫(农活)年成好!喂肥了猪好吃肉,碓眼通好舂米,养猪猪好,养鸡鸡发。除夕夜里公鸡一叫,各家都要做些象征性的手势,如用舂碓舂三下;将磨推三下;在猪栏边喊猪三声;在牛栏边叫牛三声;在粮仓门边敲三下。有的还在屋前后的果木树上贴纸钱,用斧头把树杆敲几下,并问“今年你结不结果?”另一个人答:“结”;“今年你甜不甜?”答:“甜”。“今年你掉不掉?”答:“不掉”。
除夕之夜,要“守年”和“抢年”,每户都通宵达旦烧旺火,还要越烧越旺。全家人在火炕边围坐,说笑讲故事,叫“守年”。到鸡叫时,土家寨子各户都要抢年,燃放鞭炮;放鞭炮时还要打盐缸,全家大小都要高呼:“丰收年成我家来”。谁家的爆竹早放响。谁家下年最吉利,所以大家都要抢早放鞭炮,而且放得越多、越响亮,就预兆新一年越发家,土家称此为“抢年”。
有些土家,还有在山坡上的树下过赶年的风俗。传说是因为祖先遭灾受难,不能在家里过年节,为了不忘祖先的苦难,就形成在野外过节的习惯。保靖等地有的土家,还有到田边祭祖后,再回到家里团聚的风俗。吃过年饭后,即把厕所及所有的小门都关好,只把大门掩上,在大门的环和门上插上椿木树杆,迎接祖太婆婆回家过年。因为祖太婆婆生前就是这样过赶年,子孙也要照样做,祖先才喜欢。
正月初一,一般都是去拜同宗同祖的家门长辈;初二多去岳父母家拜年;初三、初四多去拜邻里乡亲。从初三到十五“调年”,迎春活动逐步进入高潮;有土王庙、八部大神庙的地方,就要上庙去摆手祭祀。土家也过元宵节,有的地方还过十六和十七。夜晚,必须在房外烧杉树枝或腊树枝,响声吱吱,称为“烧虱蚤”。儿童们大声呼喊追逐,叫“赶毛九”、“赶毛狗”,象征驱赶野兽,保护家禽家畜兴旺。
——土家节日赶年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