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旅游需正确引导,大环境影响思维路线
最近,孩子旅游正逐渐被列入家长旅游计划。无论在哪里,都可以看到一家同行的状况,更有甚者很多家长以赚钱供孩子旅游目的。然而家长们却忽略了正确引导孩子旅游,大环境会影响思维路线。正确引导受用一生,错误引导误人子弟,凡事都有两面性。
据《每日商报》报道,暑假来临,在杭州,“
游学阵营”正在壮大,很多家长乐于花大钱通过旅行社、留学机构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参加短期班、夏令营。记者从杭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了解到,去年杭州市暑期出境人数为30万人,按照这几年每年平均增长率15%的比例来计算,今年的暑期出境人数将同比增长4.5万人,其中学生暑期出游成增长的主因。
有市场肯定是有需要,确实,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体会到了“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同样重要,于是纷纷不惜成本,利用一切有可能走出去的机会、时间,让孩子到外面的世界领略精彩。但对孩子的“旅游投资”,绝不仅仅是像新闻里提到的那样花钱让他们去“游学”,让他们去学语言、去提前适应国外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这项“投资”,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参与,更需要家长的及时引导。
身边就有两个现成的例子。有一个朋友去年就花了三四万元把上初中的女儿送去参加国外的夏令营。家长觉得交了钱就算万事大吉了,反正孩子有人管,而且跟来自各国的小朋友交往,语言能力肯定会大有长进。三周之后,孩子回来了,没想到,孩子不只英文能力增长了,花钱能力也剧增。十三岁的孩子,对国外的奢侈品品牌十分熟悉,还给妈妈买了个名牌钱包当礼物。这次“游学”的效果让家长有些哭笑不得,这个见识长得有点让人意外了。
还有一个朋友,无论是周末还是大、小长假,都会开着车带着家人自驾游。四岁半的儿子从一岁起就跟着爸爸妈妈“走四方”。最近的清明小长假跟着他们一家人到丹东自驾游,让人意外的是,这个四岁半的小驴友在三天两夜的行程里,一次也没有任性哭闹。无论是在车里临时用面包充饥还是吃农家菜,从来没见过他像别的同龄孩子那样挑食、耍赖。遇见陌生人大方交谈,偶尔还会用路上看到的风景、动物当主角自己“创作”故事给开车的大人解闷儿,思路清晰,逻辑清楚,语言生动,简直像个小学生。孩子爸爸说,旅游对孩子的性格独立和良好行为养成太有正面效果了,离家在外,突发状况多,家长要有意识地带着孩子一起面对、承担,一起感受、分享,不知不觉孩子就懂事、成长了。
对孩子进行“旅游投资”,收益可能为负数,也可能无穷大。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家长的引导。孩子是风筝,家长要懂得适时收放手中线,才能助孩子越飞越高。
——孩子旅游需正确引导,大环境影响思维路线